新聞動態

                掌握行業最新資訊,洞察市場,把握機遇

                關稅政策再出波折?跨境電商業務如何應對關稅風暴?

                行業熱點2025-04-15      230      0

                美東時間4月11日晚,根據美國海關公告,美國海關公告顯示集成電路、智能手機、電腦等電子產品將不再適用125%的"對等關稅",引發國內外媒體"關稅豁免"解讀熱潮,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美國對華關稅有所松動的首個信號。然而僅隔兩天,特朗普便打破了這一猜想,跨境電商業務再次迎來關稅風暴。


                跨境電商


                美東時間4月13日晚,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臺發文,駁斥“關稅豁免”是假新聞,稱此前美國海關針對電子產品的公告并非“豁免”,并預告將把電子產業鏈納入"國家安全關稅"重點監控范疇。綜合美國海關公告及特朗普的發言,針對半導體器件、智能手機、電腦等電子產品,美國減免的是4月10日累計稅率達125%的“對等關稅”,但此前宣布額外加征的20%關稅并未豁免。

               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·哈塞特在此前的發言中也透露了同一個信息:所謂"豁免"實質是階段性緩沖,未來可能對半導體等產品開征特殊關稅。這種政策反復印證了跨境電商行業觀察者的判斷——美國正通過"關稅杠桿"實施科技供應鏈重構。


                在關稅政策持續波動的背景下,海外倉已成為跨境電商控制物流成本的關鍵利器。采用海外倉模式的電子品類賣家,其單件物流成本顯著下降,特別是對于大件商品,節省幅度更大。智能分倉系統的應用進一步優化了成本結構,通過分析各州稅率差異自動分配庫存,有效規避聯邦關稅與地方稅的疊加效應。

                與此同時許多跨境電商賣家正在加速開拓美國以外的增量市場,構建多元化的銷售網絡。東南亞市場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,拉美地區同樣值得關注,歐洲市場雖然準入門檻較高,但用戶需求與美國市場更加相似,對于原來做美國市場的賣家或許更友好。多市場布局不僅分攤了單一市場的政策風險,更形成了良性互補格局。

                在成本壓力持續攀升的形勢下,品牌化成為維持利潤空間的終極解決方案。使用海外倉的成熟賣家通過品牌建設實現了顯著溢價,其平均客單價遠高于無品牌賣家。這種溢價能力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:本土化包裝設計提升產品檔次感、48小時快速響應售后服務增強用戶信任、多倉協同支持的7日達服務優化購物體驗。品牌化不僅消化了關稅成本,更構建了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。


                總而言之,美國針對部分產品的“對等關稅豁免”如同一場精心設計的“緩刑”,短期為市場注入確定性、安撫行業情緒,但同時也為后續施壓留下空間,埋下更多風險。當前政策窗口期或持續至2024年三季度,這正是賣家布局海外倉、優化供應鏈、拓展新市場的黃金時段,賣家們可以抓緊時間拋棄僥幸心理,做好應對布局了。

                上一篇:關稅成本驟增時代下,賣家如何通過海外倉備貨實現品牌化? 下一篇:關稅危機下賣家如何借助海外倉順利轉戰歐洲市場?